金色狗尾草
Setaria pumila (Poir. ) Roem. & Schult.
≡Panicum pumilum Poir. in Lam. Encycl. Suppl. 4 : 273. 1816.≡Setaria glauca auct. non (L.) P. Beauv. 海南植物志 4 :437. 1977.
一年生草本。秆单生或丛生,直立或斜升,着地部分节上生根,高20-90cm,平滑,仅花序下面稍粗糙。叶鞘下部扁,具脊,上部圆,无毛,边缘薄膜质;叶舌具一圈长约1mm的纤毛;叶片条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长5-50cm,宽3-8mm,基部钝圆,先端长渐尖,下面光滑,上部粗糙,近基部疏生长柔毛。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,长1-11cm,宽5-8mm (刚毛除外) ,直立;花序主轴被短柔毛,分枝减退至仅具1枚发育的小穗,每个小穗下有5-10条或更多的刚毛,刚毛金黄色或稍带褐色,粗糙,长4-8mm;小穗宽卵形,长2. 5-3. 5mm;第一颖宽卵形或卵形,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先端尖,具3脉,第二颖宽卵形,长为小穗的1/2-2/3,先端稍钝,具5-7脉;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 (无雄蕊和雌蕊) ,第一外稃纸质,卵形,与小穗等长或稍短,具5脉,第一内稃膜质,等长且等宽于第二小花的内稃,具2条龙骨状突起,其上有狭翅;雄蕊3或无;第二小花两性,第二外稃宽卵形,革质,等长于第一外稃,先端尖,成熟时背部极隆起,具明显的横皱纹;浆片楔形;花柱基部合生。花期:花、果期:5-10月。。
产地:笔架山 (张寿洲等1109) 、沙头角 (高蕴璋724,IBSC) 、沙井 (王国栋6045) 。生于水旁、海边、旷野和山坡林缘,海拔10-500m。
分布: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。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。我国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、陕西、宁夏和新疆有分布。
用途:秆和叶可作饲料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4卷 323页
图 361 金色狗尾草 Setaria pumila
4502
图 361 金色狗尾草 Setaria pumila
1. 植株,示根、秆、叶和圆锥花序;2. 小穗与其下的刚毛;3. 小穗;4. 第一颖;5. 第二颖;6. 第一外稃;7. 第一内稃;8. 第二外稃。(李志民绘)
1. 植株,示根、秆、叶和圆锥花序;2. 小穗与其下的刚毛;3. 小穗;4. 第一颖;5. 第二颖;6. 第一外稃;7. 第一内稃;8. 第二外稃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